欢迎来到翱程旅游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订单

线路

线路搜索

酒店

酒店搜索

入住城市:

酒店名称:

热门景点索引     更多

景点 --> 国内旅游景点 --> 广东 --> 韶关 --> 广东韶关西京古道
广东韶关西京古道
线路编号:12941 发布时间:2015/4/20 19:47:52阅读次数:450


       西京古道,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国道323线国道、京珠高速从旁边穿过。距离乳源县城约40公里。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汉武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经之道,是乳源县风景区中著名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
       “西京古道”也叫西京路,因历史悠久堪称古京城通往岭南地区的“高速公路”而得名。“西京古道”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沿途村庄密集,古桥梁、古凉亭、古村宅、民居今仍历历在目。“西京古道”乳源段保留较完整的路段有梯云岭段约2.5公里,猴子岭段约2.5公里。“西京古道”既是科考、教学的重要场所,又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主要景观有古凉桥(包括大富桥、通济桥、)其中通济桥至今历时240多年,依然巍然挺立,保存之完整为少见,古凉亭(包括“小梅关”亭、梯云亭、象兑亭、官止亭、心韩亭、乐善亭、仰止亭、寿得亭、纳凉避雨亭等),观澜书院,古民居等。“西京古道”及沿途的古文化遗存,是旅游、考古、科研、挖掘客家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中小学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书籍记载
许化鹏
本文原载《岭南考古研究(六)》,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作者:许化鹏,简介见本书第26页。
       粤北是广东的重要门户。在中国历史上,商周以来,岭南的越族及其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以及长江流域的吴、越、楚国,有着日趋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当时除东南面的通道外,粤北粤西地区尤其是著名的“湘桂走廊”,自古以来就有陆路和水路的南北通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大批的中原人南迁。张华《博物志》记载:“南越之国与楚为邻,五岭已前至于南海”。由此可见,楚国南平百越及其势力南伸,客观上进一步密切了岭南与长江以至黄河流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西京古道是历史上岭南连接中原的古道,它不但对研究古道文化,即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同时对客家历史和文化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二、历史渊源
       所谓的“西京古道”,首先说说它的来历。“西京”,东汉、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今陕西省的西安市。五代晋至北宋的西京,是指今河南省的洛阳市。古代乳源所谓的“西京古道”,是指当地上京城的道路。
(一)乳源在历史上的隶属关系。
       乳源,地处广东省北部。春秋属百粤,战国属楚国,秦属南海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曲江县。三国时,甘露元年(256年)属东吴始兴郡(治所在曲江)。唐属韶州(原始兴郡管辖范围曾一度改称广兴郡,东衡州)。南宋干道三年(1167年)划曲江县西境乳源乡,崇信乡;乐昌县南境新兴乡设立乳源县。县治置于虞塘(今乳城镇侯公渡新林屋与罗屋一带)。元延佑六年(1319年)属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韶州府,县城始迁洲头津(即今乳城镇鹰峰中路)。清至民国,仍属韶州所辖县。
(二)乳源的地理位置。
       乳源县地属于山区,县内多山,地势西北高,东南略低。西北和中部偏北地区属高山地带,大桥镇的白牛坪是本县石灰岩高寒地区,海拔700米以上。然而,从地理位置上讲,南北交通经过乳源境内是一条比较近直的线路。所以,现在的京珠高速公路,就是充分利用了经过乳源比较近直的优势。另外,乳源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根据考古发现,远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就有先民活动,生息繁衍。
(三)西京古道具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
       西京古道,原路线从英德浛洸经乳源县城至湖南宜章,全程500余里。乳源县城北上湖南宜章,由县城西大富桥上腊岭过风门关,途经龙溪(今南水水库)、均丰(今大桥镇)、白牛坪(今大桥镇)、出水岩(今乐昌市云岩镇)、梅花(今乐昌市梅花镇)、武阳司(今乐昌市老坪石)等地,计程160多公里。据清康熙《乳源县志》、清《韶州府志》等史料记载,乳源境内历史上的这条古道,是一条开辟较早、历来就是乳源县境内贯通南北的重要道路。路出县城南门,经大富桥上腊岭,到小梅关后折而走北,翻越县境西北部的崇山峻岭,到湖南的宜章,北上西京长安。《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后,把广东的龙眼、荔枝等岭南佳果列为贡品,每年定期要岭南各地向朝廷进贡。东汉建武二年(26年),桂阳太守卫飒开凿了一条从浛洸(今英德浛洸镇)经乳源至湖南宜章接上直达京都的道路。此后,向朝廷进贡龙眼、荔枝及生鲜等贡品的驿马不停地传送。因路途遥远而又崎岖险峻,路途中又有恶虫猛兽频繁出没,许多人马或因疲乏至病或遭毒虫兽害而身亡。东汉永元十五年(103年),临武县令上奏朝廷,求朝廷免贡岭南龙眼、荔枝等物,言明“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朝廷恩准,从此停止龙眼、荔枝岭南佳果等物进贡。
       西京古道开凿以后,曾经历代多次重修。部分重修事实已可见诸有关史料。其中清《乳源县志》记载:唐代曾经重修。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刘浚等以石砌筑路面,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知县吴邦俊从乳源县城至湖南宜章全程修葺。清康熙元年(1662年)知县裘秉钫修凿梯云岭,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当地乡民重修梯云岭路段。路面或用石块铺筑,或凿山石开成,宽处三四米。
        西京古道路途险峻,“层山叠嶂,若登梯然”。县城西南的腊岭,高四百余仞,“壁立峭拨”,“设险天成”,山顶有凿山开道凿成的过道,并筑有石室凉亭(今毁),古称“风门关”,古人有“石磴崔嵬倚碧霄,中开一窦过行轺”之句。梯云岭古人称为“万仞梯云之山”,“乳邑扼要之区”。并有“上出云霄,拾级而登如蹑梯”的记述。猴子岭,当地人称为猴子额,即猴子的前额。猴子额更为险峻,山坡陡峭壁立。有碑记载:“西北地最广而险,自县城逾腊岭过风门五十里许而上梯云之山,又四十里许至通济桥村,其望壁立直上,崎岖最难行者,则俗所乎猴子岭也,行者常苦其险且峻”。西京古道又因乳源县境内地势高低悬殊,气温差极大,相隔数十里之内气候截然不同。尤其是冬天的气温差,猴子岭以上的白牛坪与梯云岭以下的龙南俨然两重天地。清康熙年间知县裘秉钫在新修县志序中写道:“深源白牛坪,岭表奇峰插天如入云际,余两过其处,适遇大雪,冰凌深数尺许,行至梯下,无雨花片雪,若别一洞天。”西京古道虽然峻险,但自其开凿至今,历代重修,今仍保留较完整清代修筑的路段有,梯云岭段约3公里,猴子岭段约2.5公里的石筑路面。
三、历史文化遗存
       西京古道,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沿途村庄密集,古桥梁,古凉亭,古村宅民居今仍历历在目。(一)古桥梁。
       今乳源境内西京古道沿途的古桥梁,保存完好又有代表性的当首推乳城镇的大富桥和大桥镇的通济桥。
1. 大富桥,在乳城镇西南的腊岭脚下,明代李立仁建,清代曾一癸重修(具体年代失考)。桥为东西走向,长21米,宽2米,高3.5米。单跨“坦拱”,拱跨10米,拱矢5米。青石(石灰石)条石构筑,桥面以石板镶铺,两端筑台阶自地面顺至桥上。大富桥是乳源历史上西京古道之门槛。清康熙《乳源县志》载:“大富桥,在县西南二里”、“由大富桥上腊岭,相传古西京路,……腊岭直至宜章二百余里许”。大富桥至今还保存完好,桥北20多米是323线国道公路,在新的坪乳公路未开之前是乳源至坪石的必经之路。大富桥至今仍为当地乡民耕作行往。
2. 通济桥,俗称“大桥”,在大桥镇大桥石墩村前,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被水冲毁,二十九年(1764年)重建。通济桥,东枕大桥榜山(大桥村东面高山),西抵大桥铺街,是西京古道途中首要的桥梁。通济桥所跨的大桥河,原名叫“石窖溪”(亦叫“石高溪”),现在的大桥村,原名叫“石窖水”,村前有一渡口,名“石窖渡”。在通济桥架起之前,往返于这里的行人全靠舟船载渡,每遇洪水,溺水死人的事故时有发生。明代,乡民尧仁(今大桥镇长冲村人)在此架设一座石拱桥。桥建成之后,署县(代县长)李盛春题匾曰:“历揭通登,舆徒侔济”。因此桥属当地最具规模的桥梁,人称“大桥”。尔后,“石窖溪”这一河名和“石窖水”这一村庄名称逐渐为“大桥”这一约定俗成的桥名所替代。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通济桥被洪水冲毁后,至二十九年(1764年)大桥村民许嗣书首倡(后未到任),当地乡民捐资建复。
通济桥为东西走向,长53米,宽6米,高7米,二墩三拱,拱跨12米,拱矢(指两拱脚连结线至拱顶的高度)6米。桥采用“睡木沉基”(先在立桥墩的河床上按水流垂直线重叠埋下水桶般粗的松木,然后在松木上筑墩脚)的方法筑桥墩,使用拱圈石纵联砌置法筑成三个半圈形孔,在各孔关系上采用“连续桥”的结构,相邻的两孔是一个共同的拱脚,使各拱结成整体。桥上每孔的承载,赖全桥各孔的“支援”,参与共同作用。桥墩逆水面加筑尖形分水嘴,桥面用石板镶铺,两边用条石筑栏,中央筑桥亭,两端筑台阶:东端为前桥17级,西端为后桥14级顺至桥面。通济桥是清代大桥古八景之一的“桥亭文峰”,有古诗赞曰:“石桥亭上建奇峰,势压江波镇蛟龙。露透云泉清淑气,人文蔚起秀灵钟”。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修建乳源至坪石的公路,拆去了桥亭,两端台阶被填平后,加筑一截混凝土引桥,桥面填上一层沙土,两边加筑桥栏。2005年,乳源县人民政府又在桥体内灌注混凝土以加固桥体,桥面铺混凝土,并新筑水泥柱墩桥栏。
       通济桥至今为止历时240多年,依然巍然挺立,可负载10-15吨载重的车辆通行。通济桥不但为西京古道的正常通行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成为坪(石)乳(源)公路干线的主要桥梁之一。通济桥,是大桥镇历史文明的象征。
(二)古凉亭
       人们所熟悉的“亭”,常见于名山胜地和花园别墅里那种有顶无墙的风景亭。古代建在西京古道途中专供行人歇息的“凉亭”,现在还保存完好的有梯云岭亭,大桥的象兑亭,乌鹑岭的官止亭,新谷显灵坳的续成亭,猴子岭的心韩亭,烂泥坳的乐善亭,白牛坪的仰止亭,三元圩的寿德亭,还有核桃山老虎冲的纳凉避雨亭,共计有9座。
       这些凉亭,建筑形式一种是长方形石块垒墙,梁架双坡屋顶,两侧山墙筑成高出瓦面的风火墙,也称“马头墙”,门置两山墙之中的房屋式造型亭;另一种是使用拱圈石纵联砌置法筑成拱券,两侧筑墙设门,顶上覆盖厚土的石拱桥式亭。这种造型的亭现存有梯云岭亭和烂泥坳的乐善亭2座。现存凉亭的平面均为单间长方形,内空30-40平方米左右。风火山墙式和拱券式两种造型的凉亭形成它独特的建筑特色,有别于名山胜地和园林别墅里常见的通透式风景亭。采用风火山墙和拱券式两种建筑方法,造型美观,建筑坚固,犹存古制,能耐大自然恶劣气候的雪压风摧。白牛坪地处高寒,每年到了农历十一月就进入了冬令季节,“风雨随即凝雪,顷间深至二三尺”。为遮挡风雪剥蚀,凉亭都采用长方形石块砌筑,而建亭处属石灰岩地区,建筑的主要材料石块便于就地取材,避免了长途运输之苦。
       有建亭碑记载:西京古道是古代乳源的交通要道,无论昼夜寒暑,来往客商不绝于路,且路途之中又无歇息之所,来往者常叹“过春雨之淋漓,遭夏日之熏蒸,逢秋露之凄凉,受冬霜之觱烈”之苦。明清之际,各地乡民纷纷在古道沿途修建凉亭,几乎达到了五里一亭,行人“自此风雨骤来有所避,患炎热汗下亦可纳凉”。
       凉亭的功用主要是供长途跋涉的来往行人歇息,纳凉避雨。一些凉亭旁边还设有茶亭,有专人在此烧煮茶水,供过路行人解渴。猴子岭的心韩亭,乌鹑岭的官止亭至今存有“施茶”石碑。凉亭除了供人歇息以外,它在建筑造型上也非常讲究,风火山墙的凉亭,看上去很象石牌坊,足可以其美的造型增添山川秀色。凉亭又有浮雕和石刻,从那刻在亭门上方的名称,如“仰止”、“心韩”、“暂歇高车”、“寿德”等等,意味深长。亭门门簪和两边的浮雕石狮子和古人“天官赐福”图像以及门柱两边壁雕传说中“八仙”宝物、动物、植物等图案,妙趣横生。凉亭又因其建筑材料、建筑方法和选择地形配合得当的作用,亭内爽气迎人,清风拂面,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正如“仰止亭”石刻楹联所书:“聊且停骖明月掩映怀始适,偶尔托足清风堪挹意恬然”。凉亭有抒情写景的佳句,又有恳切真诚的忠言,在那荒丘偏野的漫漫长途,山高路险,亭中常刻有联语告戒行人:“挑负宜息肩,何妨濡滞停步脚;来往当思路,切莫蹉跎误前程”。亭碑文还有愿行人如意吉祥,一帆风顺的祝辞,实可令人大德获寿,福荫无穷。
       岁月流逝,一座座古亭成了历史的陈迹遗留在西京古道上,已不为人所睹目。然而,在它古老的躯体上,却遗留着古代建筑、交通、经济贸易等丰富的历史文化痕迹可供今人作参考。
(三)经济文化和古民居。
        西京古道的开通,对岭南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1.邮铺公馆。为方便过客歇宿,古乳源西京路沿途设有五个公馆。这五个公馆一是龙溪公馆,在今龙南水库。二是均丰公馆,在今大桥镇石角塘村南约1公里的地方,今此地仍叫“公馆下”。三是白牛坪公馆,在今大桥镇白牛坪。四是梅花公馆,在今乐昌市梅花镇。五是武阳公馆,在今乐昌市老坪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乳源县志》载:“县西北旧有西京路,世久道湮,崎岖蒙蔽,行者畏之”。“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六月李直指出境开宜章之路,西四十里至龙溪公馆,又三十里至均丰公馆,又三十里至白牛坪公馆,又四十里至梅花公馆,又十五里至武阳公馆,自武阳十五里出宜章县境。县以东铺兵有工食,其西北境公馆,俱邦俊(知县吴邦俊)给价。”
2. 圩场集市。为适应西京古道沿途经济发展和人民商贸交流的需要,圩场集市悄然兴起。清代,龙溪有榔木桥圩,均丰有石角塘圩,白牛坪有三元圩。尤其是三元圩,它位于湘粤交界处,每逢圩日,广东、湖南两省周边的农民和商贾,云集这里买卖交易,这个历史上的农贸市场,从清代到解放初期,一直都是比较繁华的集市。
3. 学校书院。西京古道的开通推动了沿途文化教育的兴起。清乾隆年间,仅大桥村(今大桥镇大桥村)就建有3间书院,这3间书院的名字叫“石溪书院”、“步蝉书院”和“观澜书院”,至今仍保留完好的有观澜书院。
       观澜书院在大桥镇大桥新书房村,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距今210多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正门前方一览滔滔奔流的大桥河水,波涛后浪推前浪,波澜起伏,滚滚向前,故取名“观澜”。书院建筑共分四进:一进拱秀门,门楼筑成风火墙式,门上方用砖砌成菱形和方形墙棂,携“拱秀门”3字,拱秀门后面是“紫微门”;二进观澜门,三进明德堂,四进资深堂;三个院墀。一进院墀地板铺鹅卵石,二进镶石板。建筑布局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砖木结构的悬山顶两层楼房,廊楼、戏楼栏杆用艺术木雕装饰,明德堂后的芸香院的楼廊栏杆雕有花艹鸟雀和圆形篆刻“福、禄、寿”等字,篆体字采用偏旁变位法,构思巧妙。明德堂正面设隔扇与芸香院相隔,建筑美观大方,有较高的建筑技艺。悬挂在观澜门门楣上方的“观澜书院”木匾,立于书院落成的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匾长1.8米,宽0.5米,红色地,浮雕字,字金黄色,“观澜书院”四字为楷书,笔力雄浑凝重。观澜书院是大桥许氏十四世列贡生许景发创建,具有明显的客家建筑特色。
       书院落成时,一方文人遂门拟有楹联,这些楹联寓意深刻。其中一直被后人沿用的有拱秀门联:“拱南镇北营居正,秀水佳山绕户清”。紫微门联:“紫气频来多瑞景,微霞悉去近名贤”。观澜门联:“观察周圣人体段,澜前乐智士心肠”。明德堂联:“明从日月兮,美如去花荫,常凭书史长年酌;德配乾坤大,任雅来云物,不宜斗牛志直捷”。资深堂联:“心作君,志作帅,心志端方自有一善乐德;财为胆,人为城,财人茂盛何惊群邪侵临”。大桥村,自明朝宣德年间立居以来,人丁一直比较旺盛,清代有一首咏大桥八景诗云:“溪江横带晓云霞,曲折绕村数百家。水秀山清称盛地,卜居斯土福迩遐”。当时,有数百户人家的大桥村,人文蔚起,大兴文教之风,历代人才辈出,到民国初,庠生、增生、廪生、监生、国学生、贡生共计150余人,其中七品以上官数十员。
4、民居。西京古道沿途,村庄密集,基本上都是客家居民,属客家围屋布局,这些村庄其建筑特点是:一、以姓氏为聚居点,一个姓氏为一个独立的村庄并建祖堂或叫祠堂(客家人又叫“厅厦”)和大门小门。厅厦大门必定是一个同姓同族人居住在同一个村庄的轴心,而厅厦大门是这个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红白两事均在这里举行。二、厅厦的正面墙上都设神龛(有的地方叫“太子殿”),神龛正中供奉观音佛像,左右两边安放历代门宗先祖的牌位。三、村里居住户必须以厅厦大门这个轴心向左右两边延伸,并且要按地理风水要求规划进行建筑。四、户与户之间同墙共檐,穿壁串梁。五、多数村庄的大门前面都有宽阔的大门坪,坪外设有水塘。六、每家每户的正厅都安放固定的八仙桌和大板櫈,并视这张八仙桌为一家的镇家之物,既庄严又神圣。八仙桌的桌面绝大多数用柏树作料,从砍树到请木工加工,到八仙桌的安放都要选日子,八仙桌安放好以后,不能随便移动。
       西京古道沿途的这些古民居,现有的村庄历史最长的可以上溯到明朝中叶,如大桥镇的大桥老屋村,最初立基于明宣德年(1426-1435年)间,距今560多年。大桥镇的石角塘村,最初立基于明正统年(1436-1449年)间,距今550多年。这些古民居是我们今天研究西京古道和客家文化珍贵的实物资料。
四、传说
至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人们最早把“蓝关亭”与韩文公联系起来的说法,可见诸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乳源县志》。蓝关亭,即西京古道途中的一个凉亭,韩文公,即韩愈,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一)蓝关亭的兴废。
       蓝关亭,是西京古道途中的一座凉亭,位于大桥镇的白牛坪,地名叫“天顶壳”的山坳中间。1986年文物普查时,蓝关亭四边墙还剩下条形石块砌筑的墙框,从墙框和亭内地面镶铺的石块可以看出,该亭为南北走向,内空进深7.8米,面宽4.3米,四边墙用条石干砌筑成。选址和留存残墙的建筑构架均与现存完好的“心韩亭”、“仰止亭”、“寿德亭”基本相同,可以推断蓝关亭是一座如上述三座凉亭结构、造型相同,即四边墙用条石干砌,梁架双坡瓦面,山墙是风火墙,风火墙中筑拱券门,门额有“蓝关亭”石刻字样的凉亭,而这个凉亭应该是清代重修的。据清康熙二年(1663年)《乳源县志》收録明朝韶州太守赵霖吉的《蓝关》诗表明,蓝关亭在明代以前就已经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凉亭。凉亭几经兴毁,蓝关亭的建筑年月已不可考,其存留的条形石块筑成的墙框和石块地面,1986年以后全部被人拆损殆尽,只留下亭遗址西边(今公路边)一口永不枯竭的天然水井。
(二)韩文公与蓝关亭。
       韩文公,即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因他常自称“昌黎韩愈”(“昌黎”即今辽宁义县,韩姓是当地望族),后人称他为韩昌黎。又因他死后谥号是“文”,后人也称他为韩文公。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唐大历十三年(778年),10岁的韩愈随其兄韩会(被贬)到连山。唐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35岁,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被贬为阳山县令。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51岁,在京都(即陕西长安,现西安市)任刑部郎中,是年正月,唐宪宗迎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的佛骨入宫供奉三日,一时京师城内王公大臣们,掀起疯狂的迷信活动。在此情况下,韩愈上《论佛骨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正月十四日,韩愈离开长安,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到达潮州。离长安时,正值寒冷季节,只见秦岭云封雾锁,蓝关大雪塞途,行马踌躇。韩愈见到侄孙韩湘,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诗句。这首诗是这样写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三下广东,给人们留下了不朽的传说,尤其是韩愈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西京古道白牛坪沿途,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曾一度兴起崇韩热潮。民间有不少关于韩愈过“蓝关”的传说,又把天顶壳对面的一座山命名为“文公山”,蓝关亭以南几百米处还筑有“韩文公墓”让人祭祀,白牛坪路段也被称为“文公路”,清代建的猴子岭亭和白牛坪原红云镇政府所在地的凉亭也因崇韩分别命名为“心韩亭”和“仰止亭”。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心韩亭碑还叙述:“爰考古迹,岭颠白牛坪有韩文公墓焉,公以忤上,贬粤岭者,再为连州牧,路经于斯”。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乳源知县裘秉钫还在白牛坪建韩文公祠以祭祀。清康熙二年《乳源县志》中摘録了部分有关蓝关亭与韩文公的诗文。其中:明朝韶州府太守赵霖吉的《蓝关》写道:“昔年冒雪冲寒度,今日依然见斗山。应是圣明开瘴厉,故全贤达化愚顽。一鞭往迹迷茫里,千古芳踪咫尺间。衣被流风深仰止,不辞拙笔赋蓝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乳源知县裘秉钫的《蓝关怀古》写道:“萧萧匹马万层梯,过客伤心武水西。再贬岭南忠更着,一生肮脏道非迷。绵连岫岭云初暗,磊落岩泉雨后凄。欲洗磨崖搴薜荔,徘徊落叶数猿啼”。清代嘉兴人俞正声的《过蓝关步庞瑰叟韵》写道:“古今幽胜在青山,犹忆昌黎度此关。地以人传名不灭,松因月上鹤初还。千年仰止缘非浅,一日留题分岂悭。断草芳烟踪迹杳,仙风未许俗情攀”。这些诗句既充满了作者对韩愈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西京古道历史的悠久,崎岖、险峻和漫长。
五、西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科研价值
       西京古道是一条开凿较早的中原通往岭南的主要道路,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
(一)西京古道是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
       西京古道,作为南北交往商道更显突出,故唐、明、清三代均有重修记録。今沿途保留的古文化遗存,有东汉时期桂阳太守卫飒“凿山通道”开凿的梯云岭“云梯石级”,有明清时期重修的青石板铺筑的路面和石筑凉亭、石拱桥、古碑刻、古民居、古书院等。西京古道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古道西风瘦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古道风韵。是一条有文字记载、历史悠久、路线长、有些路段还保存完好的连接海陆古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资料表明,陆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长安,海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岭南的徐闻、合浦,西京古道始于东汉,是在海陆丝绸之路开通后开辟的,又延续于唐、明、清三代重修,可见一直起到沟通南北的作用。从道名到实在的历史作用,都表明这是一条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古道。
(二)西京古道较早的为岭南传输了中原文化。
       考古发现,乳源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今乳城镇侯公渡河头廖屋背夫山,地名叫横石山已有人类居住。夏商之际,侯公渡泽桥山出土的文物,说明先民在经济文化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史称青铜器时代,从散存的战国青铜剑、青铜矛等器物表明,从这一时期起,先民开始从蛮荒时代步入文明时代。汉代西京古道的开通,并曾一度成为“上通三楚,下达百粤”的必由之路,沟通了中原与岭南的联系。中原文化的影响,加速了岭南山区的开发和繁荣。秦汉以后,北方民族的大迁徙,大量的中原人民南迁,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南方,并与当地的土著俚人杂居,融合。同时更进一步地沟通和发展了乳源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有机联系。南北朝(420-589年)时期,今桂头镇(古属曲江)出现了辅助南陈皇帝陈霸先开国的大将军侯安都这一叱咤风云的人物,成为粤北地区最早有史书记载的历史名人。五代十国时期建立了云门寺。宋代,干道三年(1167年)建立了乳源县。明清之际,乳源地区经济文化和生产力高度发展,西京古道沿途的古桥、古亭、书院、古民居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充分说明了当时乳源经济文化商贸往来的繁荣景况。
(三)西京古道是珍贵的文化遗存。
       西京古道及沿途的古文化遗存,是开发旅游,研究古道文化和客家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奔向高度文明的步伐越来越快速,人类社会的新旧交替,推动社会由古及今。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以自己的真实性和形象性,帮助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充分利用文物古迹,研究古道文化和乳源客家源流及历史文化,丰富和发展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西京古道及其沿途的古文化遗存,是一部重现历史,凝聚文明,反映先民生产、生活、风俗民情,记述先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的宝贵资料。因此,它是开发旅游、研究古道和客家文化的珍贵资源,西京古道及沿途的古文化遗存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科学的发掘,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巡游古道,不胜感慨,赋诗一首为证:
古道悠悠两千年,岭南一脉接中原。
先人开僻古今路,东风骏马奋扬鞭。
主要参考文献:

[1]《后汉书·循吏列传》卷七十六,中华书局。

[2]《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76年上海市印刷六厂印刷。

[3] 清康熙二年(1663年)《乳源县志》,裘秉钫纂修,1957年10月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复制。

[4]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乳源县志》,张洗易纂修,1983年8月复制。

[5]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乳源县志》,张洗易纂修,2001年9月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点注。

[6] 清光绪二年(1876年)《韶州府志》段锡林等纂修,韶城万竹园承刷。


 
词释 咨询 出团流程
自助游是什么?
半自助游是什么
经济、高级、豪华酒店住宿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规范的旅游行程单
如何办理台湾旅游签证
单房差是什么
纯玩团什么意思
什么叫独立成团
双飞、双卧都是什么意思
经济团、标准团、豪华团
旅游合同 保险
关于合同的变更
有旅游保险吗保额多少
可以不签合同吗
旅游者能否单方解除旅游合同
游客报名 签约应审核旅行社哪些资质
旅游意外伤害保险
旅行社责任险
旅游保险是否要买
有旅游合同范本下载吗
报名签约要提供哪方面的资料
护照 通行证 签证
签证有效期和停留期的区别
护照的申领、延期、换发和补发
签证办理一般程序
签证相关问题解答
中国护照的种类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台湾通行证办理流程
申请入台证办理流程
各国签证须知
港澳通行证和签注
支付 收据 发票
网上银行多次重复付款了该怎么办?
网上已预定并支付定金后因故取消旅游怎么办
是否可提供发票
签约可以刷卡吗
本站线下支付方式
本站在线支付方式
在线支付须知
观光在线-有几种付款模式
关于支付定金的问题
给观光在线网付款安全吗
交通旅游常识 其它
旅客乘机禁止携带物品一览
航空公司的二字代码
常见航空公司的免费行李
国内长途电话区号及邮政编码
世界与北京时差
旅途中的问题
旅途中是否可以离团
随团旅游者有哪些权利
如何看懂旅游产品的价格
出现单男单女怎么办

旅游导航: 周边旅游线路  国内旅游线路  港澳旅游线路  台湾旅游线路  出境旅游线路  旅游酒店  旅游套票  旅游报名  旅游签证  旅游攻略   旅游景点  旅游摄影  旅游指南

旅游线路:  周边热门旅游线路推荐  周边特价旅游线路推荐  周边品质旅游线路推荐  国内热门旅游线路推荐  国内特价旅游线路推荐  国内品质旅游线路推荐  港澳台热门旅游线路推荐  港澳台特价旅游线路推荐  港澳台品质旅游线路推荐  出境热门旅游线路推荐  出境特价旅游线路推荐  出境品质旅游线路推荐

旅游攻略:  安徽旅游攻略  北京旅游攻略  福建旅游攻略  甘肃旅游攻略  广东旅游攻略  广西旅游攻略  贵州州旅游攻略  海南旅游攻略  河北旅游攻略  河南旅游攻略  黑龙江旅游攻略  湖南旅游攻略  湖北旅游攻略  吉林旅游攻略  江苏旅游攻略  江西旅游攻略  辽宁旅游攻略  内蒙古旅游攻略  宁夏旅游攻略  青海旅游攻略  山东旅游攻略 山西旅游攻略  陕西旅游攻略  上海旅游攻略  四川旅游攻略  天津旅游攻略  西藏旅游攻略  新疆旅游攻略  云南旅游攻略  浙江旅游攻略  重庆旅游攻略    北美洲旅游攻略  大洋洲旅游攻略  东南亚旅游攻略  非洲中东旅游攻略  马尔代夫旅游攻略  南美洲旅游攻略  南亚旅游攻略  欧洲旅游攻略  热门海岛旅游攻略

合作网站: 新疆观光网 中国通用旅游 新疆旅游官方网 中国旅游网站导航 翱程旅游网

友情链接: 武汉旅游 南昌旅行社 苏州青旅官网 原籽和田玉 哈尔滨旅游 神舟国旅 南京康辉旅行社 广州去毛里求斯 泉州旅游网 苏州西山农家乐 成都青年旅行社 涠洲岛旅游攻略 十堰旅行社 马尔代夫旅游 一起去哪儿 最新火车时刻表 南京旅行社 鄂尔多斯列表网 东方国旅 宜春旅游 七天酒店预订 广东温泉旅游 坝上草原旅游 宁波旅行社 长岛渔家乐 湖北东方国旅 沈阳酒店预订 旅行社网站 厦门旅游 北京旅游 成都中国旅行社 九寨沟旅行社 新疆观光网 中国旅游网址导航